电子束 3D 打印电源模糊 PID 控制研究

一、引言
电子束 3D 打印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、高成型精度的优势,在高端制造领域(如航空航天、医疗植入体)应用广泛,而高压电源作为电子束能量控制的核心,其输出电压与电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熔池形态、熔覆层质量及最终打印件性能。传统 PID 控制虽结构简单、易于实现,但在电子束 3D 打印过程中,由于负载(电子束轰击工件产生的熔池)具有非线性、时变特性(如打印不同材料、不同层厚时负载阻抗变化),传统 PID 控制参数难以实时调整,易出现超调、响应滞后等问题,导致输出精度下降。模糊 PID 控制结合模糊控制的非线性处理能力与 PID 控制的稳态精度优势,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,提升电源控制性能。
二、模糊 PID 控制系统设计
(一)系统控制目标与变量定义
电子束 3D 打印电源的核心控制目标是:当负载变化或受到外部干扰时,快速调整输出电压(控制范围 0kV~60kV)与电流(控制范围 0mA~50mA),使输出偏差(实际输出值与设定值的差值)与偏差变化率控制在极小范围内,确保电子束能量稳定。
定义模糊 PID 控制的输入变量为输出偏差 e(单位:kV 或 mA)与偏差变化率 ec(单位:kV/s 或 mA/s),输出变量为 PID 控制器的三个参数调整量 ΔKp、ΔKi、ΔKd(比例系数调整量、积分系数调整量、微分系数调整量)。根据电子束 3D 打印实际工况,确定输入变量的模糊论域:e∈[-5,5],ec∈[-5,5];输出变量模糊论域:ΔKp∈[-0.5,0.5],ΔKi∈[-0.1,0.1],ΔKd∈[-0.05,0.05](具体数值根据电源额定参数与控制精度要求确定)。
(二)模糊隶属度函数设计
采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对输入、输出变量进行模糊化处理,因其计算简单、灵敏度高,适合实时控制场景。将输入变量 e 与 ec 的模糊语言变量划分为 7 个等级:负大(NB)、负中(NM)、负小(NS)、零(ZO)、正小(PS)、正中(PM)、正大(PB);输出变量 ΔKp、ΔKi、ΔKd 的模糊语言变量同样划分为 7 个等级,与输入变量一致。
以输入变量 e 为例,当 e=-5 时,隶属于 NB 的程度为 1;当 e 在 - 5~-3 之间时,隶属于 NB 的程度逐渐降低,隶属于 NM 的程度逐渐升高;当 e=0 时,隶属于 ZO 的程度为 1,以此实现变量的模糊化转换。
(三)模糊控制规则库构建
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基于电子束 3D 打印电源的控制特性与工程经验,遵循 “偏差大时优先调整比例系数以加快响应速度,偏差小时调整积分系数以减小稳态误差,偏差变化率大时调整微分系数以抑制超调” 的原则。例如:
1.当 e=PB(输出偏差正大)、ec=NB(偏差变化率负大)时,说明当前输出远高于设定值,且偏差有减小趋势,需减小比例系数与微分系数,适当调整积分系数,对应规则:IF e=PB AND ec=NB THEN ΔKp=NS, ΔKi=ZO, ΔKd=NS;
1.当 e=NS(输出偏差负小)、ec=PS(偏差变化率正小)时,说明输出略低于设定值,且偏差有增大趋势,需增大比例系数,适当增大积分系数,减小微分系数,对应规则:IF e=NS AND ec=PS THEN ΔKp=PS, ΔKi=PS, ΔKd=NS。
共制定 49 条模糊控制规则(7×7),覆盖输入变量的所有模糊组合,确保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能实现精准调整。
(四)模糊推理与解模糊
采用 Mamdani 模糊推理算法,根据输入变量的模糊化结果与控制规则库,通过 “取小 - 取大” 运算得出各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。例如,对于输入 e=PS、ec=PM,首先在规则库中匹配所有包含 e=PS 或 ec=PM 的规则,计算每条规则的触发强度(取输入变量隶属度的最小值),再对各规则对应的输出模糊集合取最大值,得到输出变量的模糊集合。
解模糊采用重心法,将输出模糊集合转换为精确的数值,计算公式为:\(u = \frac{\sum_{i=1}^{n} \mu_A(u_i) \cdot u_i}{\sum_{i=1}^{n} \mu_A(u_i)}\),其中 u 为解模糊后的精确值,\(\mu_A(u_i)\)为输出模糊集合在 u_i 处的隶属度,n 为离散点数量。通过重心法可确保解模糊结果的平滑性与准确性,避免输出参数突变。
(五)PID 参数在线调整
将解模糊得到的 ΔKp、ΔKi、ΔKd 与初始 PID 参数(Kp0、Ki0、Kd0,通过离线整定获得)叠加,得到实时控制参数:Kp=Kp0+ΔKp,Ki=Ki0+ΔKi,Kd=Kd0+ΔKd。控制系统根据实时负载变化,动态调整 PID 参数,实现对输出电压与电流的精准控制。
三、系统仿真与实验验证
(一)仿真分析
基于 MATLAB/Simulink 搭建电子束 3D 打印电源模糊 PID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,设置负载扰动场景(模拟打印过程中负载阻抗从 1MΩ 突变至 0.8MΩ),对比传统 PID 控制与模糊 PID 控制的响应特性。仿真结果显示:传统 PID 控制的超调量为 8%,调整时间为 0.5s;模糊 PID 控制的超调量降至 2%,调整时间缩短至 0.2s,且稳态误差从 0.5% 降至 0.1%,表明模糊 PID 控制在抗干扰能力与响应速度上优势显著。
(二)实验验证
搭建实验平台,以电子束 3D 打印设备(打印材料为 TC4 钛合金,层厚 0.1mm)为控制对象,分别采用传统 PID 与模糊 PID 控制方式进行打印实验。实验结果表明:采用模糊 PID 控制时,高压电源输出电压纹波系数控制在 0.3% 以内,电流波动范围≤0.2mA;打印件熔覆层厚度均匀性误差从传统 PID 控制的 5% 降至 2%,且打印件内部气孔率减少 30%,力学性能(抗拉强度)提升 5%,充分验证了模糊 PID 控制的有效性。
四、结论
电子束 3D 打印电源模糊 PID 控制系统通过模糊化处理负载非线性特性、动态调整 PID 参数,有效解决了传统 PID 控制在时变负载下的局限性,显著提升了电源输出稳定性与响应速度。该控制方案为电子束 3D 打印技术的高精度成型提供了关键控制保障,未来可结合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,进一步优化规则库,实现更复杂工况下的精准控制。